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用版纳的鱼讲好青藏高原的故事?

刘光裕 版纳君 2021-05-30

西藏伦坡拉发现的棕榈化石


2019年3月6日,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物学家苏涛等在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 Advances发表学术文章,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的伦坡拉盆地,发现了一块硕大的棕榈化石。现生的棕榈大多都是热带亚热带植物,为什么会出现在青藏高原呢?通过分析,研究人员得出结论,这块棕榈化石的形成年代大约在2500万年,与现今存活于热带的大箬棕较为相似。棕榈是较为不耐寒的植物,据此推测,伦坡拉盆地当初海拔不会超过2300米,两侧峡谷海拔约4000米左右,很可能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高山峡谷。最终得出结论,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升时间应该在2500万年,比之前认为的3500万年要晚约一千万年。

 

中科院等一直在强调高端科学或前沿科学科普化。事实上,前沿科学的科普化转化是非常困难的,通常也就是联系媒体进行一定的采访和报道。这一次我们依然延续老套路,联系媒体,官方推出网站和新媒体报道,以及制作科普视频等,做了不少工作。在此之外,我们还创新性的在环境教育中心做了一个微型创意展,叫“揭盖有奇”,把西双版纳的动植物,与青藏高原的化石发现联系起来。


 版纳的活化石:攀鲈的故事


在伦坡拉发现棕榈化石之前,中科院曾经报道青藏高原发现过一种会爬树的鱼—攀鲈。攀鲈是非常奇特的热带低海拔鱼类,西双版纳稻田河流中现今依然有分布,名为龟壳攀鲈(Anabas testudineus)。18世纪西方博物学家曾报道,在印度发现龟壳攀鲈能爬上棕榈树,吸食某种棕榈分泌的汁液,报道在西方轰动一时,爬树的攀鲈与棕榈的关系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动植物关系之一。


 攀鲈与棕榈:揭示版纳与西藏的独特关系


这一次中科院古生物学家,相距在青藏高原发现了攀鲈和棕榈的化石,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攀鲈与棕榈的关系,揭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秘密。西双版纳的热带动植物与雪域高原的化石,建立起来了独特的科学关系。鉴于此,我们从版纳的傣族人那里买来了一些人工饲养的攀鲈,先将其科学放生于棕榈园之中,又在环境教育中心同时展出活体,将攀鲈放置于箱子之中,孩子揭盖之后,可通过活化石一样的鱼类和棕榈,了解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。通过活的鱼,和死的化石,增强互动性的同时,让观众和孩子易于了解前沿科学的奥秘。


我们科学传播团队制作的视频(和育盛剪编)


西藏的棕榈化石与其现生相似的大箬棕


设计的互动活动:揭盖有奇。孩子打开盖子可以看到攀鲈


龟壳攀鲈:与棕榈有独特的关系


通过活体攀鲈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然后逐步引导到棕榈与青藏高原隆升的科学问题


棕榈化石发现者之一苏涛研究员为观众讲解


我们的科学传播团队


延伸阅读:

青藏高原中部发现棕榈化石:揭示青藏高原直到距今2300万年才逐渐形成

藏北最后的棕榈(作者亲自讲述文章发表过程)

视频| 神秘的棕榈化石

“科学放生”:棕榈园放攀鲈的意义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